来源: 时间:2022-02-23 阅读:0
2月22日,集团公司下发《关于印发2021年度“一封家书”征文活动评选结果的通知》,表彰在全集团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“一封家书”征文活动中获奖的职工。尊龙凯时公司职工赵娟娟的《一封家书》,曹虹的《写给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的一封信》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。
集团公司“一封家书颂华诞——给党写封信”家书征文活动面向全集团职工征集家书485篇,尊龙凯时公司推送上报至集团公司工会10篇。封封家书围绕对党的尊崇和热爱、爱国爱家、相亲相爱、向上向善、诗礼传家、艰苦奋斗、勤俭持家、尊老爱幼、明事知礼、正直善良、诚实守信、抗击疫情等内容,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,传播好家风,汇聚家国情怀。
2022年2月22日最有“2(爱)”的一天刚过,让我们一起品读两封家书,透过作者笔下的涓涓文字捕捉流淌涌动着的浓浓深情和人间大爱。
《一封家书》
亲爱的爷爷:
这几日翻看泛黄的照片,忆起许多儿时往事,印象最深的却是每年的归乡之路。
旋转的车轮碾压过属于黄土高坡的肌肤,留下一串串车辙痕迹,就像是在老人的脸上留下一道道皱纹的沟壑一样,显著却又平常。
车后扬起的尘土打着旋飞舞着,车辆行驶很远了,那尘土都还未消散,羊肠一般曲折的盘山公路上,似乎扬起的尘土能告诉山那头的人,这道路上来了远行之人一样。
儿时的我,靠在车窗上颠簸的晃悠,却抑制不住想要打开窗户,呼吸呼吸这带着刀耕火种一般野蛮的乡野气息,即时是到了而今的年纪,最喜欢的竟然还是炊烟的味道,不知是否算个怪癖。
车辆穿梭在高低起伏的山丘中间,时而爬上,时而缓下,穿过人工开凿的山洼,躺过牲畜踩踏形成的水道,绕开成群结队的羊群,打着喇叭惊的一片山鸦乌央乌央的飞起,像一片乌云一般变换着形状,然后叽叽喳喳的飞向另一圆丘状的高山顶。
归乡之路上有一段水路,曲曲折折在黄土的断崖之下行进着,这源于地下的细细泉水,分流聚集,形成一脉无比珍贵的水流,浇灌着这一方黄土地上的生灵们,让这连绵的黄土竟是在这水道两边形成一片绿色的灌木丛带,就像是婴儿脖颈上的项圈,象征着祈祷与希望。
每次归乡前,都要给您打通电话,询问天气状况,道路情形,您喜欢阴阳八卦,偶尔还要提醒提醒我适不适宜出门,我那时年幼,对这些“老封建”的东西总是不信的。现在虽然还是不信,但是也会挑个良辰吉日的出行,您说,我这算不算被您潜移默化了。
但是,既是是这样平缓而温柔的河道,却也有它刚硬冰冷的时候,若是遇上连天雨水或是消融积雪,这道路可谓是“噫吁嚱!难于上青天了。”
尤记得一年春节,春季的暖潮比往年来得都快,虽然已经询问过路况,但是过年团聚的心情,让父亲还是开车上了路,夏日的平静水路在冬日变成了无比洁白的冰床,这还覆盖着薄雪的冰床上有不少牲畜走过的脚印,牲畜过得,我过不得?现在想想,儿时的我,怎会和这些牲畜有如此胜负心。
轮胎行驶在冰面上,打着滑,我看着身边的父亲紧握着方向盘,双目不时看向四周的环境,然后摇下了车窗向外探望着,寒风顺着打开的缝隙,迅速钻进车内,然后将温暖的空气捆绑带走。我裹着衣服,听着碾压冰层发出的撕拉拉的响声,冰面脆裂的响声和车辆倾斜的感觉让我惊呼出声。
父亲倒是冷静,感觉车辆未曾下沉,便是轰动马达想着开出去,只是听闻轮胎发出刺耳的摩擦声,车辆依旧是丝毫未动,父亲这才开了车门。
我与母亲站在冬日寒风中,瑟瑟发抖,看着父亲想方设法的想要将车辆移出冰窟,这位置距离上下村落都很远,当时的手机在这山道中间,也是没有信号的,仅存的一点太阳的余晖慢慢在山坳里消散,孤立无援,这个词语可以说在当时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可是正当我们担忧的时候,便看见山道上过来的几个人影,他们踏着最后的一点云霞的光线,出现在我们面前,是您和我的叔伯们。
后来听母亲说,是您本就担心路不好走,就在山头候着,看着暮色将至,我们还未归,就知道定出了问题,便带着我的叔伯们走了绵长的山路,来寻我们。
其实在这归乡之路上,记忆最是深刻的,便是快入村的山头,每次快到了,父亲总会说:“你爷爷一定还在放羊。”转一个弯,便能看到远处的山腰上有一黑影,黑影身后是一群白花花的羊群。我隔着一个巨大的山坳站在山头大喊:“爷爷”,那回绕在山谷中间的回声一遍遍的将我的呼唤传递给您,然后我就看见您站起身,赶着羊群从或是翠绿,或是枯黄,或是皑皑的山坡上一遍又一遍的走来。
小时候总觉得那片草地一定肥沃,羊儿肯定只能在那里吃饱,后来有一次我陪您放羊路过那个山腰,才发现,那个位置能看到好远的山路,山路上有时候有尘土扬起,我还笑着说:“不知道谁家的车。”
而今日子好了,您也入了城,住了楼房,原来曲折难行的山路而今也铺上了水泥路,每次归家,虽然不能在山头看到您的影子,但是,我也常会在那个山头站一站,看一看,想喊一喊。
“爷爷。”
孙女:赵娟娟
《写给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的一封信》
尊敬的陈红军烈士:
3月30日,省城兰州,细雨蒙蒙,母亲河畔,哀思绵绵。
我与单位同志一行人来到兰州市烈士陵园,缅怀在此长眠的您。“埋骨何须桑梓地,人生无处不青山”,您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承诺,对国家的誓言,站在您的墓碑前,听着宣讲员介绍您的生平,知道您是陇南市两当县人,是一个从陇原大地走出去的农家孩子,学习非常刻苦,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北师范大学,在辅导员张建清眼中,您是一位热心公益、乐于助人、常怀感恩之心的人。“大学四年,学院的大小集体活动,只要有陈红军在,旁边就一定会有一提矿泉水。只要有闲时间,陈红军就会去学校周边的敬老院,为老人们洗头洗脚剪指甲,他还组织学校青年志愿者去黄河边捡垃圾,去火车站迎接新生,到新生学弟宿舍帮忙铺床……”张建清含泪说。2009年,您从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毕业,本已通过公安特警招录考试,可听说要征兵就临时“变卦”了,最终走入了火热的军营。有人说,选择这片高原,是既需要理想、更需要勇气的,天下有那么多的好地方,您一颗年轻的心却偏偏选择了边关,可以想象您是如何战胜高寒缺氧,漫长的冬季封山,满目的荒漠冰川,和遥远的距离下产生的思乡之情。2020年6月,我国边防部队与外军发生冲突,您作为营长身先士卒,但这一次的冲锋陷阵,您没时间征求任何人的意见,是责任与担当,是赤诚与热血,您毅然决然冲进了外军的“石头雨”“棍棒阵”之中,把自己最美的年华,定格在了祖国边防一线,在33岁风华正茂时,为了祖国疆土的完整,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。
当在媒体中看到您的爱人和父母冒雨前来祭奠您的新闻,看到您的妻子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哽咽道:“我带孩子来看你了”,看到英雄的母亲小心翼翼地将一碗牛肉面端到墓前,喃喃道:“这是你最爱吃的牛肉面”时,我的泪水止不住顺着脸庞留了下来,作为一位母亲,她们的痛苦我感同身受。我也有一个儿子,他今年14岁了,您和其他几位战士的事迹他也看了,当看到你们在危难时张开双臂,义无反顾地冲上前时,他流泪了,对我说: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,我们能无忧无虑的去学习,就是有这么多的叔叔、大哥哥在守护我们,保卫我们的国家。”您的事迹也更加坚定了他儿时的目标,他要加入火热的军营,用青春庇护祖国母亲的平安。
青山为证,浩气长存。陈红军烈士,祖国不会忘记您,人民不会忘记您。
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334号
微信二维码
网站二维码